微博热搜停止更新,我们能反思什么?
微博又被采访了!
6月10日,国家网信办责成北京市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针对微博干扰网络交流秩序、在江区公众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行为责令其立即整改舆论事件。 , 微博热搜榜暂停更新一周, 6月10日15:00-6月17日15:00, 微博热搜榜暂停更新一周, 6月10日15:00-15日6月17日0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同时要求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从严处罚新浪微博。
微博虽然不是第一次被采访了,但是这一次让大家感受特别深,因为热搜直接停了一周。 没有热门微博,让很多人都觉得很不爽。
针对此次采访,国家网信办在公告中提到,“在江某舆论事件中,微博干扰网络传播秩序、传播违法信息,责令立即整改……”好吧我明白了最近微博上各种色情广告层出不穷,而“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络传播秩序”应该是指大规模的删帖、禁言和撤稿行为天猫总裁被曝出轨后,微博上热搜。
两个月前,一位名叫“花花东花花”的微博用户隔空对着张大奕怒吼,警告“再招惹老公就不客气了”,让他要自重。 随后,有网友扒出该用户疑似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的妻子。 事发后,除了吃瓜群众,还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张大奕身为淘宝老板,竟然与天猫总裁关系如此不正当。 楼主公平吗? 尽管事件一再发酵,但涉事三方均未做出公开回应。 随后,微博发起了“删帖、禁言、撤热搜”的快速行动。 先是“花花董花花”的微博评论和转发权被迅速关闭,她再次发微博称“谁关了我的评论”。
虎嗅、凤凰财经等多个大账号转发了这条消息,相关微博也被迅速删除。 另外,普通网友是不能在微博上对此事发表评论的。 不少网友表示,微博不能发布与这起事件相关的内容,系统会提示“需要人工审核”。
微博反应之快,让网友们忍不住调侃,“删帖速度远比一线明星快”,“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其实,在这件事的背后,张大奕背后的微博、阿里、如涵控股,这三家公司是息息相关的。 阿里目前持有微博30.2%的股份,而如涵是阿里巴巴集团入股的唯一一家MCN机构。因此,不少网友在微博上质疑“公器私用”,表达对自己无法开口的愤怒通常情况下。
湖北经视主持人在节目中评价道:“微博热搜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关注,大家之所以‘搜’是因为大家想知道真相。但最近多年来,人为制造的热搜和热搜被删除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如果背后隐藏着金钱和权力,一些人一方面可以制造假象,另一方面可以掩盖真相,让大家真正关心的话题about无法以真实的方式呈现,那真是‘三思而后怕’”。
我们曾经对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寄予厚望,认为它们为草根赋能,让“人人都有话筒”,有潜力成为哈贝马斯口中的“公共领域”……但是,在资本,我们发现我们的期待有点落空了:现在,资本不仅可以通过买热搜等方式来决定我们看到什么,甚至可以通过删帖、封号、撤热搜等方式来掩盖。 我们的嘴限制了我们发出声音的能力。
资本入侵下,逐渐消解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阿伦特提出,后来被哈贝马斯吸收、整理和系统化,形成了公共领域理论。 公共领域是介于公民社会日常生活的私人领域和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制度空间和时间。 公民个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公共事务和他们关心的问题,形成贴近民意的共识,组织起来反对国家和公权力的专横和压迫,从而维护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福利。
简单地说,公共领域是公民聚集讨论社会公共问题的空间。 这个空间可以是物理位置或虚拟社区。 由于这个空间不是家庭式或私人式的私人领域,不涉及私人利益,也不是权威或政府式的国家权力领域,讨论的内容是与政治和社会相关的公共事务,从而形成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发展。
公有领域在 18 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已经存在。 当时伦敦社会的咖啡馆成为艺术和文学批评的中心,逐渐延伸到经济或政治领域作为对事件的批评。 20世纪,中国茶馆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议论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舆论场所。 至于今天的新浪微博,虽然中国还没有像哈贝马斯所说的那样形成公共领域,但微博在创立之初确实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 “微博广场”聚集了大量网友讨论社会公共问题,逐渐形成舆论,从而维护了公众的整体利益。
然而,随着资本和权力的介入,微博空间的言论自由正在不断被侵蚀。 2013年4月,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合计持股18%。 从此,微博电子商务开始出现。 现在你发的7条微博至少有1条是广告。 明明是硬广告,软广告多得让人不耐烦。 微博热搜榜是微博的王牌。 本来应该按照用户的实时点击率和互动次数来排名的,现在却有了把国事强推到第一位,把第三名卖给广告商的功能。 这对用户来说还是看得见的,那些看不见的“买热搜”“撤热搜”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我们每天看到的是,讨论的不再是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公共事务,而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娱乐信息。 我们的自由表达受到干扰并阻碍公开和理性的讨论。
“理想的公共领域”是自由、开放、平等、理性、独立于市场和国家的,但当资本一再介入、干扰公民的平等讨论时,微博不再独立于市场,它的公共领域属性无关紧要。 避免溶解。
资本对微博讨论的介入是全方位的。 研究资本如何具体介入微博讨论,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微博热搜榜的运行机制。
热搜本质上是一种算法,一般是指网站中给搜索引擎带来最多流量的几个或几十个关键词,经过对用户搜索、关注、浏览、点赞、评论等行为的综合考虑和统计,算法推送的关注度和搜索量最高的新词。 热搜词通常是一段时间内热点事件和热门话语的反映。 微博热搜由五个榜单组成,其中每分钟更新一次、推送实时热点的热搜榜是用户最集中、流量最大的版块。 微博热搜榜的具体排名公式为(搜索热度+传播热度)×话题因子×互动因子。
搜索热度基于搜索量,传播热度基于热门博文阅读量,话题因子基于话题讨论量,互动因子基于转发、评论互动率,并在页面上点赞。 热搜榜第三和第五位是广告位,第三位有“推荐”二字作为广告标识,相关话题会以滚动形式出现,第五位是隐形广告位。 据消息报道,除了新浪之外,这项业务的受益者还包括三方。 一是微博广告代理; 另一家是公关公司; 另一家是新媒体营销公司。 新媒体营销公司的要价和广告公司差不多,公关公司相对便宜。
极具商业价值的微博热搜,随着资本的注入,全面商业化。 从热搜内容的分布就可以看出。 《微博热搜榜产品报告》显示,热搜榜内容集中在娱乐新闻(34%)、非娱乐新闻(27%)、新鲜事物(25%)、影视综艺(13%))。 热搜榜用户兴趣分布前五为:娱乐明星、电视剧、电影、综艺、情感,娱乐内容占据半壁江山。 这种现象与利益驱动的刷单行为密不可分。 2018年1月,新浪微博被北京市网信办约谈,责令整改。 随后,新浪微博下架一周热搜。 惩戒刷榜行为后,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并新增呈现主旋律内容的“新时代”版块并置顶。 但现在最热门的微博搜索仍然以娱乐为主。 究其原因,其背后的资本逻辑和运行机制是影响微博热搜的关键因素。
资本对热搜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隐匿资金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假说是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正式提出的,即“大众媒体报道得越广泛,公众就越容易将其视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实践中,该理论得到验证和认可。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仍然有效,但其特征发生了变化。 表面上看,市民的自由更多了,问题的讨论也更民主了,其实不然。 以微博热搜榜为例。 权力微弱的普通人无法设置自己的议程来吸引注意力。 事实上,制定议程的仍然是精英。 即使少数网民可以设置和主导舆论问题,一旦与资本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也会受到相关规定的约束。
具体来说,一方面,资本可以推动话题热搜。 以名人话题为例。 明星能不能红,跟经纪公司能不能抬高明星的身价息息相关。 明星热搜意味着获得巨大的流量和曝光度,他们的作品和个人的人气会立刻被推高。 影视作品的题材也是如此。 事实上,这样的热点话题并不是网友自主设定的,而是背后的资本集团。 也就是说,娱乐内容称霸热搜的第一推动力并非来自大众。
另一方面,资本也可以“减少热搜”,甚至“去除热搜”。 例如,当有明星的负面消息时,可以购买其他热门搜索关键词或删帖来降低知名度。 可见,删帖背后是资本对微博平台的操纵。
(2) 资本操纵中的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一词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意思是大众传播并不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通过意见领袖的环节。 这个过程就是“两阶段沟通”。 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的主体微博热搜话题讨论有什么作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话语权。 要成为在微博上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第一,博主处于信息源的顶端,有发布关注信息的权限; 第二,博主的社会身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是博主的演讲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 如果说第三点是草根微博可以满足的条件,那么前两点不能随意满足,所以草根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性比较小。
许多商业组织打算利用意见领袖的“名人效应”来销售产品。 例如,“董卿口红号”、“朱迅的死芭比粉”、“杨幂机场私服”等热搜话题都会带动相应口红或服装品牌的热度。 因此,热搜成了一个无形的广告平台。 2018年热闹的“支付宝锦鲤”活动中,支付宝以企业形式的超级意见领袖,推出了微博抽奖活动。 于是,“支付宝锦鲤活动”在6小时内上线,微博转发量破百万。 最终,这条微博共获得超过400万次转发、点赞、2亿次曝光。 评论区变成了品牌广告的隐形线,获得了增量曝光。 当然,也有不少微博意见领袖凭借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直接为产品做广告,为赞助商的产品背书、推广或转发微博。
(三)粉丝经济助推热搜娱乐化
资本设置话题并使用意见领袖进行推广后,必须有大量用户关注、点赞和转发,才能维持或增加话题的热度。 意见领袖庞大的粉丝群体是拉动热搜的重要力量。
粉丝经济是一种基于粉丝与追随者关系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口碑营销的形式增强用户粘性,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粉丝将明星等设置为关注对象,关注者发布微博时,第一时间获取动态消息,评论转发。 由于微博的裂变传播路径,传播效果被无限放大。 此外,粉丝还可以聚集成粉丝团,打造“超话”为偶像应援。 所谓“超话”,就是明星主页上的明星粉丝社区。 超话社区还有排行榜,鼓励粉丝列榜,为明星造势。 粉丝在这场名利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此,还有买卖粉丝、转发量和评论量的利润链条。 很多明星的人气越来越高,人气越来越高,相关的娱乐话题也频频被讨论。 热搜榜和微博热搜内容一般都是娱乐性的。
在资本的全方位入侵下,微博这种社交媒体为我们营造的“拟态环境”越来越扭曲,越来越脱离现实世界,越来越娱乐化和低俗化。 “xx的脚踝”、“xx双马尾”等话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形影不离的微博热搜:期待更好的回归
不过,虽然微博有诸多弊端,但对于生活在社交媒体上习以为常的我们来说,似乎很难适应没有微博热搜的日子。
这几天,很多人都感慨,没有热搜,自己无从知晓每天发生的大事,也无从知道别人在关注什么,在讨论什么。 此外,很多本该受到关注的事件,也因为缺乏热搜的推波助澜而未能进入大多数人的视野。 事实上,微博热搜版块一直是微博应用中最受欢迎的功能模块。 可见,微博热搜的存在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是不可撤销的。
(一)个性化时代的“用而满意”
微博热搜榜存在的合理性,首先体现在个性化时代的“用与满足”。 微博热搜榜的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快,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微博内容,营造了一个自由和高度个性化的环境。 其次,“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接受者和接受者都是具有特定需求的个体,他们的需求通过媒介的使用得到满足。 1973年,E. Katz、M. 和H. Hess将个体对媒体的使用分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个人整合需求、社会整合需求和缓解压力需求,随着通信技术的使用进步增加个人媒体使用的满意度。
微博热搜榜营造了一个个性化的环境,其受众的“使用感和满意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微博热搜榜主要分为热门话题榜、实时热搜榜、热点事件等。 其中,微博实时热搜榜每分钟实时更新一次。 榜单内容根据内容转发量、评论量、讨论量等微博热度评价指标,自动标注爆款微博内容和新上榜的微博热搜。 微博热搜榜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娱乐新闻、民生资讯、国内外重要新闻等应有尽有。 满足了微博用户用微博感知天下事的基本认知需求。 用户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微博热搜榜体现出来。 微博用户的情绪在微博发布空间中释放。 博用户情感认知需求。
另一方面,热搜榜依托于微博这个公众平台,其主要功能是给网友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的空间。 根据微博热搜榜的内容,用户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表意见,极大地满足了观众舒缓压力的需求。 比如2018年的热播剧《创造101》,节目《霸屏》上了微热搜。 广大网友可以通过微博话题列表了解节目进展情况,发表与他人观点一致或相反的观点,找到与自己喜好一致的朋友。 用户可以快速完成个人需求和社交需求的融合。
(二)碎片化时代的议程设置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碎片化时代。 所谓“碎片化”,就是把原本完整的东西打碎成很多块。 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进入了碎片化传播的新时代。 彭兰教授将碎片化传播分为两个层面,主要体现在事实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观点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前者是指信息来源多样化、观察视角分散、信息文本碎片化、信息要素不完整; 后者不仅指意见的碎片化,还指意见的异质化和分裂。 微博热搜榜的诞生是碎片化传播的结果。 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改变微博热搜话题讨论有什么作用,但信息生产者的议程设置功能没有改变。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虽然不能决定受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具体看法,但它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话题来影响人们关注哪些事实以及讨论事件的顺序。 微博热搜榜的信息传播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其作用是通过定序引导舆论。
微博热搜榜根据话题讨论量、转发量、评论量等数据信息,推出爆款话题和热门话题。 话题按照参与人数排序,排名越高,内容越能被网民关注,引起更大的传播范围。 在传播过程中,原本碎片化的信息通过微博热搜榜集中为一个整体,弥补了碎片化时代人们关注时间短、记忆时间短的缺点。 就拿微博热门话题“我的祖国了不起”来说,浏览量10.3亿,讨论量425万。 话题讨论除了文字形式外,还有图片、视频等形式。
与话题相关的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满足了网友观看视频的需求,而且每个视频内容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网友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内容。 这个话题已经收到了如此大量的阅读和讨论。 除了满足网民碎片化需求的呈现方式外,微博热搜榜还同时在各个热搜版块对话题进行推广,增加了话题的曝光度。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才突破8亿,话题阅读量却达到了10亿。 微博热搜榜多页显示该话题,让网友多方位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强大。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的爱国情怀最初在网络平台上掀起,并一直延续到社会日常生活中。 社会正能量得到积极有效传播。 .
可见,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微博热搜榜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停止热搜也不是长久之计。 希望经过一周的整改,微博热搜能以更加合规、合理的方式回归到我们的视线。
参考[1]南方日报,微博热搜榜停了一周! [2]财经. 消失的热搜:“带货网红”张大奕的瓜,微博惹的祸? [3] 张妼涵. 传播学视角下微博热搜榜存在的合理性分析[J]. 新闻学研究导读,2018 [4]魏洁玉. 资本逻辑影响下的微博热搜娱乐现象分析——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 中国报,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