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朋友圈做广告,那些拥有千万粉丝的微博热门粉丝现在怎么样了?
2015年,一篇名为《段子手的权力游戏》的GQ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段子手的神秘面纱。
随后七年,内容产业的巨变也改变了这些古装笑料的创作重心。
他们在 2022 年的表现如何?
本文是对早年走红的几位微博大V的回访。 腰博主。
生活在自媒体的土地上,他们有不同的难度,打怪升级,有些人已经到了最后几级,或者发现了游戏的BUG,就可以度过剩下的时间了。住在木屋里不躲避怪物出没,而其他人还在路上与boss纠缠。
“追求极致会很累,不高不低都可以”
说到内容创作,拥有1000万粉丝的魏泽楷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发布新内容了。 他把微博当成一个大朋友圈。 今天去自助餐厅吃饭,明天收到微博的礼物,后天又发了一条。 广告......
很多人是从一条剥柚子的微博认识他的。 这个学艺术的处女座男生用小刀和镊子把黄橙皮剥得一圈一圈的。 柚子皮单独放在一个盘子里,84粒柚子籽像棋子一样清晰的列在纸巾上,柚子肉没有碎也没有散,完整的放在一个方盘里。
这条微博5万人转发,18.2万点赞,高赞评论:我要养个魏泽楷。
2016年的魏泽楷就像现在的手工艺耿。 他总能想出完美的柚子皮、西瓜雕刻变形金刚、用废铜铁做2.3米高的机器人等创意。 网友们称他为“手工皇帝”。 饭桌上,魏泽楷谦虚地称耿为“耿哥”,不过在很多年前,魏泽楷也是微博上知名的手工达人。
曾任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驻馆艺术家,并应邀到牛津大学讲学。 作品曾多次参加纽约大学亚洲艺术中心、米兰设计三年展、上海教育博览会等展览。
今年9月初,魏泽楷刚刚度过了自己34岁的生日。 在遇到他之前,我从没想过一个34岁的男人还能过这样的生活。
落座没多久,服务员就把魏泽楷带了过来。 包厢的帘子挡住了他们的上半身,隐隐约约能听到服务员说“真的不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还有推搡和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 地面的声音。
我认为这是“名利场的金钱填充部分”。 直到魏泽楷坐下10分钟后,我才恍然大悟,那不是红包也不是现金,而是一个饼干形状的发卡,而且饼干的部分做得栩栩如生。 真的把它想象成一个小饼干。 大部分服务员都笑着接受了,有二十出头的姑娘,也有看起来五十多岁的阿姨。 一些男服务员不好意思收下,魏泽楷却执意举起了手,然后将发卡扔进了他刚刚清空的空盒子里。 在餐盘上。
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惊喜和欢乐,这就是魏泽楷的魅力所在。
他说:“我平时很少接触社会,觉得有可能被别人骗,但我没遇到过坏人,也没有伤害过人。”
的确,你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脱离社会规范的快乐。 他保留着最朴实的纯真和善良,还有奉献精神。
他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盘子里的烤肉,一边解释着自己这些年一直没有更新自己的手工作品的原因:在做任何作品之前,他都会在网上搜索一段时间,只要有和他想法相似的作品就可以了。上网后,他会立马打消这个念头,“(这是)我有别人没有的,我比别人好,别人好我就转化。”
他似乎在有意识地保持艺术家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他欢迎全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但又不愿意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 同样,他也不愿意做信息密度低的视频,更偏爱清晰明了的PLOG。
魏泽楷用剩下的鸡骨头、包装纸、竹签做了王者荣耀李白人物来源:魏泽楷微博
提到他所在的组织孤山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孤山”),他将自己比作“放养的家禽”。 谷山从来不给他定KPI,只给建议,他乐见他成功经营了一个不温不火的账号。
“追求极致会很累,不高不低就好。”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魏泽楷那样保持“散养”的模式。 魏泽楷是个特例,他也是“因材施教,特殊照顾”的人。 “我能维持现状不感冒,也有孤山的帮助,包括资源和产业引导。”
他称目前的状态为“神仙般的生活”,看似漫无目的,但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没有贷款,没有不愉快或愤怒的事情,家里的长辈也身体健康。 “其实,这种状态下,你首先要对社会没有仇恨。”
他不看悲伤的电影,也不听悲伤的音乐。 他最喜欢的演员是比恩。 之所以他不是卓别林,是因为卓别林的电影还能有悲剧的味道,而比恩却是从头到尾。 这是喜剧。
魏泽楷说:“艺术圈里有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是疯子,我就是一个有很多粉丝的疯子。”
魏泽楷是个健谈的艺术家。 与他相反,“大绵羊BOBO”是一个有点社交恐惧的漫画家。
还记得2018年火遍全网的王思聪热狗头像吗? 作者是“大绵羊BOBO”。
目前“大绵羊BOBO”微博粉丝约530万
在微博上,他总是画一些看似米粒大小的头像,却能在短短几寸之间捕捉到人物的精髓,让读者一眼就能认出画中的人物。
他说:“我是传统漫画出身,出过很多漫画绘本,其实我的创作形式并不像微博那么简单。”
这几年,虽然能感受到微博逐渐向视频化的趋势,但在尝试过视频后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后,他果断放弃了这条路,选择继续创作故事内容。
“当年只要一部手机,现在老家就能领到别墅”
电话接通后不久,拥有160万粉丝的“刘大大”(以下简称“刘大连”)说:“其实生活挺苦的——开玩笑的,但绝对是不如过去了。”
刘大连2013年开始写段子,高二时,家里管得很严,不准带手机上学,他处处向同学求情,借手机,发帖在微博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发布笑话。
18岁的冬天,他通过观察网友的情绪,编造了一个催婚的段子,被王思聪转发,收获了一万多粉丝。 当他的粉丝达到三万到五万时,刘大连开始接单价1200左右的广告。
长大后的刘大连仍对高中不让用手机一事耿耿于怀,向父母讨个说法。
他跟妈妈说,如果当年你给我一部手机,我现在就能在老家领到别墅了。
妈妈说我不要别墅,我要的是一汪长流水。
能在微博黄金时代成为网红的,大多都是时代的宠儿,但时代给予他们的东西,是否有一天会再次被夺走,就很难说了。
刘大连说:“从2014年到2018年,微博的流量非常好,感觉每周都会有一条表情包,比如我的滑板鞋,江南风,现在的微博没有能力造表情包。”
大学期间,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KPI:每天写三个笑话,但这段时间只持续了两三个月。
一次上课,他拿出自己写写画画的笔记本,然后会计老师走近他,把笔记本扔在地上。
刘大连不再追求这个KPI。
“但我当时觉得这只是借口而已,其实我已经坚持不住了。硬写的东西和灵感写的东西完全是两种反馈,你把硬写的东西发出去,别人会觉得刘大连跟你一样,为了转发,人家真是费尽了脑筋。
不会写就不写,也不要勉强,他就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而且当时这个账号的收入很不稳定,想了想其实也没什么损失。
2018年6月30日,刘大连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 第二天,他带着初恋情人从山西搬到了成都。
他把刘大连的账号打造成百万粉丝号,又和朋友一起创建了另一个百万粉丝号“语言指挥中心”,创造了“自杀单身”、“泪失禁体质”、“优宝妹”等一类网络词汇. 期间,他签约了一家MCN公司,并因异地恋与初恋分手。
可能有球迷会问,为什么要换搭档刘大连呢? 在他们心目中,刘大连是用微博最多的人,也是最会炫耀的人。
在他觉得微博最好的时候,他还在靠着家里的生活费,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 他不用担心口袋里的钱能撑多久,所以几乎所有赚的钱都花在了约会上。 去成都的时候,因为成都好吃好玩,所以钱都花在玩的身上了。
他说:“如果15、16年后你没有时间和我聊天,我可能正在休假或做其他事情。”
他2016年的一条微博非常直观地表明了这一点:我不知道自信来自哪里。 自己一天不好好学习,什么都不做,但总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赚大钱,这种感觉他妈的异常的强烈。
尝到自媒体流量的甜头后,心里很轻松。 最长的时间,他二十多天没更新刘大连的账号,半年才接到一则广告。
刘大连的生活条件更接近成都普通上班族。 他在成都市区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首付约55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家人出的。 他还房贷,一个月八千。
虽然现在他有两百万的粉丝账户,生意账单也比较稳定,但每个月还清房贷后,刘大连储蓄卡里的钱几乎只够基本生活。
他做过抖音,也做过相机视频,但他认为这种内容创作对于一个只想生产文字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折磨,所以抖音号也半途而废,放弃了。
“KOL的钱太容易赚了”
“靠KOL赚钱太容易了。” 谈到入行原因,拥有860万粉丝的风趣幽默博主“兔欣欣”如是说。
“兔欣欣”出生于1980年代,具有80后的典型特征:白手起家、自给自足、有不服输的干劲。
高中毕业后,“兔子欣欣”进了一家工厂工作,做椅子的批量质检,然后跟着亲戚朋友的动向做起了电商生意。
2013年12月,电商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兔芯”就是其中之一。 押金、库存和一些杂项费用加起来,4万元起步,但拿电商产品做KOL的时候,他突然有点反感:这些人太赚钱了。
他加入了一个KOL粉丝团,开始研究如何打入网红圈。 渐渐地,他认识了越来越多圈子里的人。 他也借此机会加入这个圈子,签约娄氏(深圳)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娄氏”),与“回忆小马甲”等大V成为同事.
如今,娄氏已经从一个七八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人的公司。 MCN业务仍以微博平台为主。 80%的签约人才来自微博,其次是窦唯。 声音。 公司与博主之间的分成,往往根据博主原有的知名度和谈判情况分为20-80或50-50。 一般来说,公司头小,博主头大。
2020年,“兔核”离职创业,与拥有1190万粉丝的“爱”合作,开了另一家MCN,叫国客娱乐。 该机构偶尔会出现在微博未知情感和性别MCN影响力榜单中,排名第12位。 正如“兔芯”所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机构。 凭借大IP,《致爱》拥有众多粉丝,“但与全网比起来,这算不了什么。”
一个网络知名度很高的账号,除了“回忆小马甲”,还有一个“冷笑话精选”,粉丝量超过2300万。
《冷笑话精选》来自厦门飞博共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博共创”)。 飞博共创拥有200多个微博账号,其中包括《人类行为图鉴》《资深观众韩美美》《别做沙雕》《他只是个孩子》等多个拥有千万粉丝的账号。这些账号背后的运营者是飞博打造的创作者,博客账号的内容运营,矩阵的整体营收也在两年内保持了40%-50%的营收增长。
但另一方面,“兔芯芯”的日子似乎也没有那么好过。
今年上半年,《兔芯》迎来了广告订单量的全面下滑。 他说:“今年上半年,几大厂商投入很少。比如蚂蚁,往年预算3000万,没有审批,有时会审批一笔钱,临时放行,但总体预算不会获得批准。”
虽然公司收入仍能保持正增长,但在最困难的时候,“兔芯”给全体员工两个多月的带薪休假,只发最低工资,只有员工要求他单独申请项目支出仅当有额外费用时。
“兔子欣欣”的微博认证为“知名搞笑幽默博主”
“兔欣欣”这样的老板们当然考虑过做视频号,但没有做的原因只有一个:烧钱。
拍摄器材、摄影师、剪辑师、演员、导演,一切都是钱。
他偶尔会和一些专门做抖音账号的公司合作,双方共享资源,然后将收益分成50-50。
与“兔核”类似,微博大V的收入基本来自阿里、腾讯、蚂蚁等大公司的批量发布。 如果甲方效益好,投资需求大,公司活得很好,可以考虑扩产。 反之,甲方投资吃紧,会影响到乙方下游的MCN。
拥有近2500万粉丝的“东野先生邮箱”(以下简称“东野”)表达了同样的感慨:“我个人觉得自媒体的红利期可能已经过去了,打广告没那么容易了像以前一样。”
说话间,东野那边的社交软件一直嘟嘟嘟响。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的老板,他称自己的工作节奏是“手机不离手”。
东野出生于1997年,2019年毕业前在高校学习财务管理。 他还运营了校园告白墙,发布了一些社团招募和失物招领的相关内容。 这个告白墙账号可以说是东野成为自媒体博主的雏形。 在采访中,他显得有些局促和矜持。 他说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微博百万粉丝广告费,称QQ为“拉拉”,但语气诚恳、诚恳。 一字一句地告诉我他们这一年遇到的困难。
今年3月以后,东野接触的所有客户的宣传投放成本都有所下降。 “像淘宝、京东、华为、小米这样的公司,他们去年的推广频率可能是一个月1-2次,今年的频率是一个月1-2次微博百万粉丝广告费,会更低。”
东野这个名字来源于《解忧杂货店》的作者东野圭吾。 虽然发在微博上的内容与东野圭吾无关,但在使用畅销书作者的名字作为网名后,东野圭吾在情感博主中的辨识度已经很高了。
他的MCN是去年成立的,叫日照三人行。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合伙人中还有另外两个朋友。 他们还以网友的身份认识了东野,最后走到了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
他在青岛以年租金20万元租下了约2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让员工朝九晚六工作。 晚上六点,员工基本都走了,他留下来和合伙人开会,聊聊今天的生意。
东野生产内容的方式就是移动。 在最合适的App和抖音上找到合适的内容后,再私信博主获取授权。 在业务方面,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搬家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法。
但是处理也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
一开始,东野从简单的情感文案入手,后来加入了一些搞笑、摄影的内容,逐渐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拓展。
他的想法是,要从零到一积累粉丝,需要一个非常垂直和单一的内容来吸引他们。 后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粉丝不再需要情感鸡汤,他更需要满足粉丝。 其他要求。
粉丝停留的时间越长,来的顾客就越多。
为了满足客户夜间的宣传需求,他发明了夜间值班的工作模式。 轮到他值班时,他就放歌,留一盏灯,望着窗外。
许多人将“东野先生的信箱”视为拥有庞大粉丝的“僵尸账号”。 东野分析了粉丝的心理,认为他们会认为这么大的账号根本不会看私信,不如把它当成树洞,留言说说生活中的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东野说要看。 或许是见多了,连自己都变得优柔寡断了。
Lou's的创始人袁卓曾用过网名“销售先生”。 之前的微博专门发卖楼盘积累的笑话。
多年后,袁卓回忆写卖楼故事的日子:“我很怀念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其实是我这些年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因为那时候你一无所有,而人只有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