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微博博主(来自微博百大)

大侠一枝花 2023-02-03 0

今年前九个月,一万个周边平台的头号作者开通了微博账号。

截至目前,微博视频账号累计突破2000万。

微博运营高级副总裁曹增辉在刚刚过去的微博超级红人节上公布了这两组数字。

近年来随着豆快等新平台的兴起,外界对微博的争议不断,但从数据来看,即使是在短视频时代,微博依然是众多网红博主的重要战场。

从这场风靡一时的“奥斯卡”盛事各方的反馈来看,微博博主与粉丝的密切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微博的社交属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微博是所有博主值得长期投资的一张重要名片。

上线12年后,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微博? 对于博主和用户来说,微博的吸引力在哪里? 为此,新邦编辑部和微博视频运营总经理陈富云与多位微博博主和网友聊天,希望有所收获。

来自微博前100名视频账号的聊天记录

在视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想要重新认识微博,微博视频号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在今年的微博超级红人盛典上,微博公布了2021年视频号博主100强榜单。通过这份榜单,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微博的视频号生态和平台的内容走向。

检索相关数据后,我对比了这些博主的内容特征、粉丝画像和多平台状态,整理出以下结论:(数据来源:微博官方数据、新豆数据、新鸿数据)

一、博主端:类型丰富多样

当日常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平台必然会多元化。 不过,与其他平台相比,微博在博主类型的丰富度上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从微博前100名视频号的类型分布来看,美食博主19人,时尚美妆博主17人,专业知识博主11人,影视评论博主6人。 此外,还有47位博主留下微博博主榜单,几乎都各有特色。

1.横向比较,多轨

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中的老大哥,微博有着非常成熟的“内容-粉丝-用户-变现”的生态建设经验。 因此,在粉丝方面,微博积累了大量的中端博主; 在内容赛道上,据官方统计,目前微博重点运营覆盖的区域有46个。

比如“良师益友”的@法山叔,喜欢关注热点的专业律师。 在吴亦凡这件事上,@法山叔反其道而行之,以压倒性明星律师的视角,让吃瓜群众了解压倒性明星团队的套路。

视频《如何用法律手段拯救滑坡明星》获10万点赞,是@法山叔data最好看的视频之一

此外,@野野陈妮、美食猎手@肉肉大搜索等微博视频账号博主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让粉丝有机会了解生活的多面性。

微博的内容赛道非常多样化,这让用户有机会看到更丰富类型的博主。 对于博主来说,他们有更强的自由选择权。 他们不需要去迁就平台的热门赛道,专注于自身的内容优势就可以吸引一批粉丝。 对此,博主@郭郭旭旭总结道:“微博流量全是密码,就分享一下吧。”

2.纵向对比,气质大不同

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群截然不同的博主,思绪一过,回归平静。 微博12年的历史,让它有机会产生了一批批气质各异的博主。

比如@王尼马,从爆红到默默无闻,再重新出发; 从微博时代到公众号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微博和粉丝记录了他阶段性的成长。

比如@孙火wang,懦弱又土气,用略显深思熟虑和讽刺的表现准确地呈现了某种社会情绪。 他是一个新兴的微博视频博主。

综合来看,虽然有豆快等人气炸鸡等人气博主的类型很多,但毕竟时间太短,跳不出现在的社会风气。 符合近年气质的博主会有,但不会有符合10年前气质的博主。 一个脾气暴躁的博主。

二、用户端:均衡分布画像

通过对比多位博主在不同平台的粉丝画像,会发现微博视频号博主的粉丝画像比较均衡。

以微博视频号博主@网不红萌叔Joey为例,该博主的微博视频号女性粉丝占比55.70%,男性粉丝占比42.70%。 粉丝占比80.02%,小红书账号女性粉丝占比高达93.68%。

此外,微博视频账号博主@赵琪君Ryan主要分享Vlog。 他的微博视频女性粉丝占比71.80%,而抖音的女性粉丝占比高达90.08%; 微博视频号博主@猴哥硕车主要以分享汽车测评为主。 他的微博视频男粉占比74.50%,而抖音男粉占比高达85.29%。

同时,微博用户的年龄分布也比较均匀。 官方数据显示,微博活跃用户中,15-24岁占比40%,25-30岁占比30%,30岁以上占比30%。

微博用户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更加均衡,使得微博的内容生态更具包容性,为更多类型的博主留下更多可能的生存空间。

三、内容端:选择更自由

从微博排名前100的视频账号内容形式来看,一方面,这些博主的视频时长差异明显,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另一方面,除了视频,这些博主还会同步使用文字、图片、问答、直播、连麦等形式。

1. 视频时长

如上所述,观察发现博主在微博视频号上发布的视频时长不会太短,但也不会太长。

如果抖音多是几十秒的短视频,强调短平快的视觉轰炸; B站多为15分钟以上的中长视频,强调结构完整、信息量足的工作感; 然后微博视频只是卡在中间,节奏没有抖音快,也没有B站正式。

时间长意味着视频的节奏比较慢,有空来填充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 比如微博视频号美妆博主@一枝南南,不像其他平台的博主强调1分钟高频输出干货,她的视频基本都在8分钟以上,而且她会出现在镜头前,把上妆,聊天,就像粉丝身边真正的闺蜜。

提取最动人、最精彩的片段,15秒,让用户进入短视频的无限游戏。 这样虽然更短更流畅,但也可能回味的空间更小。

如果时间不长,说明视频不需要很强的设计感,博主制作的压力比较小。 以微博视频号Vlog博主@走是景越为例。 他的视频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我在随意记录和分享我的生活”,而不是“我为了发视频而设计我的视频”。 life”,这让他的视频有一种特别的轻松和慵懒。

@大概是静月体验北京环球影城

曹增辉在超级明星盛典上透露,制作vlog是大量抖音博主入驻微博的主要诉求。

在这个流量变现的时代,无论初衷如何,博主总会有意无意地对内容进行优化编辑,不断提升视频的工作感,但对于更多的博主来说,一份轻松而真诚的态度或许是产出更多好内容的前提,正如@曹导7-9分钟的专业体验视频似乎将生活片段一一捕捉,而@韩路的时空游记和试驾视频则显得广泛和真诚的。

从微博整体视频来看,媒体属性较短的视频被大量消费。 从微博前100个视频号的数据来看,中等长度的视频数据较好。 制作这类视频的博主不那么随意微博博主榜单,但压力也较小。

2. 内容格式

事实上,视频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微博视频号与作者生态融为一体。 对此,微博视频运营总经理陈福云解释说:“希望博主们能有更充分的表达方式。”

这种功能设计上的差异让微博博主有机会把更多的生活搬到微博上。

“我可能会在其他平台发一些特别的东西,但在微博上,我会发一些生活中的感想和遇到的新鲜事。可能是图文,可能是视频,可能是学习相关的,可能是和工作有关,甚至是抱怨,不管怎样,我都可以发出来,”@郭郭旭旭说。

如果其他平台的博主都在分享生活的某一方面,那么微博和博主之间的生活重叠度可能更高。

当账号只有单一内容时,博主和粉丝可能是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的关系; 但当博主愿意在账号上投射更多的生命力时,就会增添更多的活力,就有机会成为陪伴粉丝的真正朋友。

四、平台方面:(几乎)每个博主都有一个微博账号

“每个内容创作者都应该有一个微博”,这是陈富云在各个平台上反复向博主们建议的一句话。

事实上,微博视频号博主前100名中,不仅有@-这样的原创微博博主,也有@左打家这样的站外博主,还有@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这样的全网博主。 . 原因:

1、微博是博主破圈的舆论平台

“微博仍然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唯一一个帮助网红或KOL出圈,建立全网影响力,塑造个人品牌价值的平台。”

正如曹增辉在微博超级红人节上强调的那样,尽管豆快等新平台强势崛起,但至少目前,微博仍然是中国互联网上唯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舆论广场。

一个博主想要破圈全网,微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舆论阵地。 以@老师你好我叫何同学为例。 他发布的介绍5G速度的视频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7.9万次,其中超过半数的转播来自于非粉丝,大大加速了他的破圈速度。

OPPO副总裁在视频评论区邀请何总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正如微博会员增值与直播总经理马卓所说,这些年微博积累了一批“有格局、有调性”的KOL。 ”并开发了“各种KOL”。 圈子文化”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话题场”; 另一方面,如果说算法推荐加剧了用户的信息作茧自缚,那么微博早前设计的转发评论机制则让优质内容有可能破圈,实现全网普及。

“微博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平台快很多,”陈富云说。

2、微博是博主的重要名片

随着内容制作成本的增加,跨多个平台分发内容成为很多博主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这时候,微博就成了很多博主的必修课。

一方面,微博12年不落下风,证明微博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平台。 不仅有不错的复利回报,也适合作为博主的重要名片。

另一方面,其他平台或多或少倾向于偏爱某些类型的博主,但微博内容类型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让博主可以在微博上发布美妆内容和军事内容。 就算不会发视频,照样可以发图文……撇开粉丝数量不说,几乎所有的博主都能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视频号外,关于微博的3个问题

哈罗德·英尼斯曾在《传播的偏见》中提到:“新媒体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新文明的出现。”

视频化大趋势下,微博需要回答哪些问题? 微博视频号应该如何成为微博重塑博主、粉丝和平台生态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用户想要什么?

——不只是炫酷,而是连接真实世界

很多时候,各大平台更像是一台数据机器。 为了让用户贡献更多的数据内容,他们自然倾向于迎合用户的需求,以让用户开心为目的。 为此,主题引导、算法推荐等机制被轮流使用。

但是,社交平台的方向应该是关于人,而不是数据。

一方面,欲望是无限的,远远不能让一个人做到自洽。 迎合欲望的结果,势必让用户走向虚无,逃离平台。

一方面,人是复杂的,用户想要的不一定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沉迷于“用户需求”的满足,很可能陷入需求陷阱。

对于用户来说,一个平台应该有足够广泛的内容、足够开放的空间、足够多元的参与者。 一个社交平台越是与现实世界融合,它就越有生命力。

某种程度上,微博2000万视频号博主构成了微博视频生态的肌理,也是微博连接现实世界的触角。

如何通过视频不断迭代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让用户和博主分享更多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是微博需要持续回答的问题。

第二,博主想要什么?

——不仅是流量的变现,更是现实生活的表达

凯文凯利曾经说过,“目光交汇之处,金钱随之而来。”

在这个流量和网红的时代,我们总是倾向于把博主当成流量生物,流量的变现似乎是他们唯一的追求。

流量变现确实是博主非常重要的生命线。 为此,专业的团队、精细的运营、完美的人设、规范的内容,博主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在流量舞台的中央,享受鲜花和掌声。

但这就够了吗?

在这个加速的时代,交通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肆无忌惮地撞倒一个人,然后毫不犹豫地走开。 如果流量变现是博主唯一的追求,那么博主又该如何面对这种客观的不稳定性呢?

博主除了流量变现,还要有更扎实的创作基础。 为此,我向两位博主询问了他们在流量变现之外的创作动机。

在@郭旭旭,微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平台的粉丝更关注博主的内容。 ,我有长大的感觉。”

在@法山叔看来,他享受着作品带来的点击和关注,但拒绝粉丝的过度狂热,希望大家“理性、公正地讨论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博主不仅是流量生物,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是想交流的朋友,表达真实的观点,分享生活,无需过度修饰。

能否营造博主与粉丝之间真诚交流的氛围,博主能否在内容创作上获得更丰富的成果,是微博需要继续回答的问题。

第三,平台要什么?

——不应该只是流量,而是人的集合

潘伦曾在文章中提到“滑翔机理论”。 他认为,一个产品的核心势能与最初的核心用户高度相关。 微博起源于门户网站新浪。 种子用户中,媒体专家/意见领袖占比较大,因此具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

结果是:在流量分布上,微博的信息传播更多是用户主导而非算法主导; 在机制设计上,微博依托评论转发等机制构建了方形结构,形成了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 最终,微博用户变得更有权力,粉丝和博主更倾向于平等交流。

对于用户来说,普通人看到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会问两个问题:我想成为他吗? 我有资格成为他吗? 但是在微博上,可能还有第三个问题,我要不要和他做朋友?

在很多博主的评论区,可以找到很多老粉丝

这也构成了微博平台的背景色。 正如曹增辉所说,原创、个性化、专业化的“社交账号”正在成为微博传播消费网络中的绝对主流账号。

在视频大趋势下,如何发挥微博的社交媒体属性,如何让博主在微博上找到更多充满想象力的回报,如何在新时代与用户建立共鸣,都是微博需要解决的问题回答。

微博能否走完轮回,找到第三次机会

一段时间以来,微博没落的言论屡见不鲜,而微博的娱乐明星策略也一度让外界质疑微博流量的健康度和变现效率。

对此,微博也表示将回归社交消费平台的本质:支持低中小规模优质创作者,控制低质量内容,严控同人圈,强化心态媒体和视频消费,聚焦IP、种草等更多垂直领域。

其实,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微博并没有缺席,无论是顶级作者、顶级机构的布局,还是直播、视频等功能的提升,或者重大热点事件的发生。

微博依然可以调动相当数量的明星名人,拥有庞大的用户积累和博主群体。 与各大平台相比,微博的舆论广场性和社交媒体属性也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微博还有用吗?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但如何用好微博视频号这个工具,如何呈现不同于那些更具穿透力的新故事,如何与时代形成新的共鸣,取决于微博和这2000万视频号。 主去回答了。

作者| 云飞扬

编辑| 张洁

校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