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私域用户分享实战经验,带你玩转微信私域运营

大侠一枝花 2022-12-09 0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总结以往的项目经验;

分享构建私域用户模型的逻辑和思路;

探讨私域用户池新玩法。

一、私域用户及微信生态概况

私域用户:能够有效触达用户二次及以上的用户,存放于公众号、社区、微信、企业微信、小程序、APP等载体。(这是我的定义)微信生态获客的发展分为工具获客和玩法获客两个方向:

1.工具获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公众号获取阶段;(订阅号内容获取、服务号活动玩法)(2013~2016)

社群、微信、朋友圈的裂变阶段;(2015~2018)

广点通广告舞台;(2016~2021)

企业微信、小程序、视频号、直播平台;(2020~至今)

2.获客玩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内容获取;(追10万+爆文)

社区、朋友圈裂变打卡;

课程分配,裂变虚拟物品;

协助、砍价、团战、抽奖等;

物理裂变;

线下门店获客;

上面的简单概述是为了让玩家在合适的阶段选择合适的组合工具和组合玩法。把握行业趋势,顺势而为,不逆流而行。

2. 构建私域用户模型,定位必先

在构建私域用户模型之前,必须想清楚一个问题:运营私域用户的目的是什么?与公司的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有什么关系?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后,就可以明确运营私域用户的各项指标,达到运营私域用户的内部目标,不至于偏离目标的主渠道,过于关注关注无效指标。有以下几家公司,想想如何定位私域用户池:

一个卖电影票的网站;

一家销售图书的图书电子商务公司;

连锁眼镜品牌;

销售IT编程课程的公司;

以上四家企业在构建私域用户池时,最容易将私域用户池定位为转化渠道,设置短期转化指标,在短期内为企业增加收入。这样定位之后,运营一个私域用户池的操作就变成了:

建群卖电影票;

建群卖书;

建群卖眼镜;

建群卖课;

一开始是有效果的,但过了一段时间,转化效果就下降了。公司内部的运营动作开始变形,转化率陷入僵局。如果转化率还没有起来,那么:

增加广告推送次数;

增加操作人员的人工干预程度;

增加私人聊天的次数;

运营人员全部转为销售;

疯狂打电话,疯狂销售;

...

这种定位方式只是满足了用户的购买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性购买和发货的行为。

最后,私域用户池成了一潭死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定位是一种短期行为,没有从更高的维度去解决问题。如此定位后,面对综合平台(京东、淘宝、拼多多)的压力,也是束手无策。

获客成本越来越贵,综合平台也能承担更高的获客成本。那么,我对搭建私域用户池的有效定位是:

1)卖电影票,定位私域用户池,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观影需求;

2)卖书,私域用户池定位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阅读需求;

微博运营心得_微信微博运营招聘_微信微博运营专员

3)卖眼镜,私域用户池定位于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护眼需求;

4)销售IT课程,私域用户池定位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编程需求。

这样定位私域用户池后,运营、营销、转化的思路瞬间开阔。往定位的方向走,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粘性,还可以让用户想起我们,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用户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位?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争夺用户的注意力。不再是简单的购买交互,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去占领用户的心智。

与其他综合平台相比,不再是简单的电影票网站、图书电商、眼镜网站、IT课程网站,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让用户停留并产生更多的互动行为,建立社交关系和信任关系。

社交关系更有利于商品的传播,社交信任关系可以激发用户的购买需求,帮助用户快速做出购买决定。定位的时候,一定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或者满足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满足的需求。

回头看这个定位,我们利用私域用户池建立的社交关系来刺激用户需求(?),帮助用户做出购买决策(为什么选择我们?),购买后的分享交流(社交传播),并持续经营以提高回购。形成一个闭环。

同时也满足用户生命周期管理——AARRR模型。在这个经典模型中,除了最初的“获取用户”环节外,其余四个环节(激活、留存、收益、病毒传播)都可以在私域用户池中完成。

运营用户,将用户带入成熟期,进而获得更多的复购,满足用户的需求,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

3、构建私域用户模型,用内容种植草根用户,规模化生产内容

根据私域用户池的定位,为了满足用户生命周期的需求,需要大量的内容触达用户。我们通过内容来增长用户,增加产品的用户曝光度,争夺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让用户在决策时选择我们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内容仍然是一种低成本且有效的获客方式。提到内容的规模化生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

内容制作成本过高;

公司没有足够的内容创作者;

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也不知如何衡量效果;

...

有这样的顾虑和担心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我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有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的顾虑?

在目前的私域用户池定位中,内容播种用户是不可或缺的吗?

依次思考以上问题,再思考内容对用户的影响。当前用户购买行为的主要路径是:接受商品信息,产生购买需求,做出购买决定,下单,支付 从这个购买行为路径来看,内容可以影响“接受商品信息”,“产生购买需求” ,》做出购买决策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就是用户购买的过程,下单和付款就是购买的结果。利用内容影响用户的购买过程,从而达到用户下单付款的目的。这是私域用户池必须出内容的本质原因。与过去传统的有目的的购物相比,社交模式下的无计划购物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交行为已经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刺激了购买行为的爆发。

内容传播和社交模式无计划购物是互为良性的阶段,可以抓住和利用机会。明确了内容的重要性,我们如何大规模生产内容?简单一句话概括:“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生产内容”。

这里的权力不仅仅指公司内的内容创作者,还包括合作伙伴、其他平台的小V、签约作者、现有用户群体等等。只要能输出用户想要的内容,就应该包含在生产内容的权力中。很多人一提到内容,自然就会想到文字形式,然后就开始生成很多文章。

将内容直接等同于正文限制了内容的价值。内容的表现形式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视频、音频、图片、H5等。

制作的内容形式需要根据目标用户群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组合形式。

所有生产的内容都根据使用场景进行标记,并存储在内容库或内容中心。将制作好的内容放到公域平台和私域用户池中不断测试效果,最终找出不同渠道、不同场景、不同路径下的内容组合形式,然后用图文、问答、视频、直播等方式种草用户。所有这些内容只是为了解决3个问题:

“用户为什么需要这类产品”?

“为什么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其他产品”?

“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能得到什么?”

至此,我们已经明确了内容的价值,以及如何大规模生产内容,以及后续测试迭代内容。

4、构建私域用户模型,需要“公域抢用户”

“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 现在很多公司做私域用户池,喜欢闷着做,自己做。见效慢,容易错失良机。大胆走出去,找公域流量池,到用户活跃的地方去抢用户,再引导用户到私域池进行运营和转化。

小红书、美团点评、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知乎、哔哩哔哩、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都是公域流量池。在公域流量池创建自媒体账号或开网店。

在这些用户活跃的地方,自己创建账号或者与账号合作,建立海量人脉,达到海量用户。触达用户后,从构建的内容库中选择内容,通过内容培育,将用户引导至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社区等私域用户池。

在私域用户池中,通过私域用户的使用,将用户引导至小程序和APP,完成APP下载和用户订单转化。第四步,在大制作内容上花了不少功夫。现在内容库中的内容将起作用。

公域流量池从内容库中选择准备好的内容分发到公域平台,并导向私域流量池;私域流量池从内容库中挑选准备好的内容,通过AI机器人分发到企业微信和社交媒体。群、公众号。

以下是一家眼镜店的公域账号示例:某眼镜店在短时间内创建了8000个大众点评账号、500多个小红书账号、200多个知乎账号、20多个抖音账号。下图是某图书电商在公域种草用户的例子:

5、构建私域用户模型,需要“私域养用户”

上面我们讲了在公域平台上抢夺用户,通过内容培育等方式将用户引导到私域用户池中。通往私域用户池需要良好的用户维护。私域维护用户需要以下步骤:

设置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的路径;

通过内容库中的内容寻找用户,接收数据,智能推送;

根据智能标签,设置和细化操作;

多种组合裂变玩法,让用户裂变传播带来新用户。

1、设置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的路径

当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时,需要建立用户路径闭环。用户进来需要做什么,接收到什么信息,产生什么结果。以目前流行的企业微信群为例,私域用户池,用户在进入企业微信群时有不同的用户路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阶段目标设置不同的用户路径,或者根据不同的企业微信群设置不同的用户路径。

示例 1:

2.利用内容库中的内容播撒用户,接收数据,智能推送

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后,会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不同的企业微信群。建立不同的企业微信群后,将内容库中准备好的内容分发到社区中,分发的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根据用户对社区不同内容的点击、收藏、评论、转化等行为,对用户的内容进行标注。根据社群、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画像,结合内容画像,精准推送内容到不同的私域用户池,从而提高社群的活跃度、留存率、转化率。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实际操作中的一个误区。许多人喜欢使用社区中的用户交互作为活动指标。进一步延伸到用户交互少的社区就没有活跃度,没有活跃度的社区就没有价值,也就是俗称的“死群”。

社区活跃度是一个参考指标,不是唯一指标。不活跃的社区不等于“0”值。需要根据不同的社区目的灵活调整运营指标。一些官方的消息推送群定位为消息推送的渠道。他们不需要关注群内的用户互动,更需要关注群内推送消息的打开率和推送消息的跟进效果(下载APP、下单、裂变拉新和其他结果)。

一些福利活动组被定位为分配利益和活动的渠道。虽然群内互动不多,但进来的人都在领福利,在参与活动。只要保证产品质量,注意操作流程和策略设计,后续效果会非常好。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要为了活跃用户而激活用户,明确运营目的,考虑投入产出比,寻找最优运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社区的活跃出现,看到社区的数据本质。

在分发内容的同时,还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用数据指标来指导运营。整个内容推送过程由AI机器人完成,根据用户标签从内容库中选择推送内容,精准推送。

在内容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私域用户池的智能推送体系。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工操作,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推送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推送内容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3、根据智能标签,设置自动化,精细化操作

谈到精细化运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从智能标签、个性化推送、自动化、标准SOP等方面。

精细化运营的本质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在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之前,精细化运营就已经开始。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智能标签系统。上一章我们讲了内容种植和智能推送内容。在内容种植的过程中,用户被打上了内容标签。

只有智能标注,才能做好用户背后的洞察,实现千人千面的推送。智能标注后微博运营心得,还可以根据标签进行智能分组,根据不同的标签建立不同运营目标的分组,制定分组运营策略。比如新闻推送群、转化群、福利领取群等。

根据用户的不同阶段,我们将用户分为新用户、活跃用户、沉寂用户、流失用户、付费用户等,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运营。

在你的操作中建立大量的自动化。本质就是让正确的用户在正确的场景中以正确的方式接收到正确的信息。比如私域用户池新用户设置自动化红包流程。

主要目标是让新用户下订单并转换它。新用户到私域用户的首单转化首先要考虑小程序,因为私域用户最容易在小程序中转化。对于昨天询问但没有下单、第一次下单、第二次下单的新用户,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普通券或APP专享券来精细化操作。

通过优惠券的价值引导用户在下单的各个阶段下载APP;

二次下单后的用户,仅赠送APP专属优惠券,加强APP订单转化;

各阶段转为APP订单的用户,可通过PUSH方式触达,节省短信费用。

通过类似地为不同阶段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自动化,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运营目标。针对运营环节中的节点数据,通过不同的A/B测试,找到合适的运营策略。

在此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数据指标的变化。设置的自动化效果在不同的阶段会有所不同。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不能生搬硬套。

一个有效的,对A阶段的用户有效,对B阶段的用户可能就无效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多用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调整。

在精细化运营过程中,尽可能鼓励用户下载APP。已下载APP的用户与未下载APP的用户在活跃度、付费转化等数据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小程序新用户次日留存率大多在10%~25%之间,而下载APP的新用户次日留存率则轻松达到30%左右。用户同时存在于私域用户池和APP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触达用户。

4、结合多种裂变玩法,让用户裂变传播,带来新用户

现在常见的裂变方式有团战、签到、应援、抽奖、红包、祝福、0元免费裂变等玩法。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加群没效果,签到没效果,助力没效果,抽奖没效果。

用户确实熟悉这些玩法,甚至产生了免疫力,效果也比之前打了折扣。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这些裂变游戏仍然是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有效手段。从投入产出比来说,还是很适用的一种获取用户的方式。

我们在做私域用户池裂变的时候,需要聪明灵活。结合之前的智能标签和智能推送,结合不同的裂变玩法,根据不同阶段的用户推送多种不同的裂变玩法,有策略的嵌入到运营流程中。从福利设置、流程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的价值点。

不做裂变,就是打用户脑袋一通,强迫用户接受信息,好感度降低,最终效果不理想。我们要把用户当成真实的个体,在操作过程中为用户设计“啊哈”,让用户有惊喜感和满足感。

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吸引人下单,有时是为了吸引人加群,有时是为了参加某些活动或做任务,有时是为了提高活跃度,有时是为了收集用户信息等。从用户维度分类,用户可以分为忠诚用户、优质用户、普通用户、低频用户和流失用户。

根据不同的用户群分门别类,有预谋地向不同的用户群推送不同组合的玩法,最后根据数据不断优化流程。如下图,按照用户维度划分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运营裂变方式:

(一)0元免费物理裂变

对于加入私域用户池的新用户和普通用户,我们可以做更多裂变0元免费领取实物。比如以图书作为福利,参与活动的用户分享邀请多少人免费领取图书。根据用户画像,选择一些出版机构进行合作。做这样的活动成本很低。新用户和普通用户获益,出版机构获得免费交流机会。

(二)订单红包裂变

对于已下单的用户,设置订单红包裂变。用户购书成功后,将送出现金红包,需要分享后方可领取。

参与下单红包裂变的用户将获得优惠券,新用户通过与下单用户分享裂变的方式进来,然后发放优惠券。这种裂变方式可以提高复购率微博运营心得,带来新用户。

微信微博运营专员_微信微博运营招聘_微博运营心得

其他裂变方式还有抽奖、助攻、团战、砍等,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裂变方式。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选择成本低、满足用户需求的收益,计算获客成本和投入产出比。

6. 构建私域用户模型需要完善的数据体系和工具支持

上面介绍了很多搭建私域用户池的浅显的东西。你可以通过看案例,体验其他产品的过程来获得这些表面的东西。通过模仿、学习、借鉴,我们都能做到“似”。那么如何做到“像”呢?

那么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效果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呢?以下几点是私域用户池的冰山一角。这些东西决定了私域用户运营效果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运营效果是否达标,决定了最终效果是否有效。

在构建私域用户池时,会涉及多个平台的用户数据。这导致数据收集、分析和关联困难,数据碎片化和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际运行中,当某个数据出现异常时,当对数据进行追溯分析时,发现数据坏了,无法进行深入分析,无法找到数据变化的真正原因。

这会导致更多问题。团队对运营结果的判断大多是肤浅的,无法就重要数据指标和运营策略达成一致,无法有效评估私域运营效果。更何况只有努力的投入,没有有效的产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的数据体系和工具支持。私域用户池涉及的多平台数据包括以下平台:

微信生态: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H5;

自有平台:APP、web、H5;

公共领域平台:小红书、美团点评、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知乎、B站、淘宝、京东、拼多多等;

内部系统:ERP、CRM、会员系统、订单系统

1、需要打通私域用户池涉及的多平台用户ID体系

2、建立统一的用户ID账号体系后,需要全面收集数据,准确分析数据

多平台用户ID系统开通后,解决了用户是谁的问题。接下来需要知道用户在私域用户池中做了什么行为,产生了什么结果。想知道用户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结果。它需要全面收集数据和准确分析数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业务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去提出数据需求,开始收集数据,弥补缺失的数据。

在数据采集方面,我推荐结合“无埋点”和“代码埋点”两种数据埋点方式。

“无埋点”方式从产品维度收集所有到达用户的页面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代码埋点”方式从用户维度采集关键用户行为数据、结果数据、关键操作路径、转化漏斗模型、裂变漏斗模型等数据。

这种收集数据的方式可以让收集到的数据跑在数据需求之前,并且可以预测团队内部的数据需求。当数据需要分析时,直接从数据库中拉取数据分析,保证数据的全面性、连续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3. 关联用户行为数据和结果数据,实现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

结合上面提到的,在私域用户池中,我们进行标签用户,推送种草内容,推送大量产品信息,设置各种裂变流程,引导用户下单转化等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了用户的体量行为数据和结果数据。

将用户的行为数据与结果数据关联起来后,我们就清楚地知道:某个用户做了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有了清晰的用户数据链,我们就可以通过运营策略、玩法设计、产品设计来干预用户行为,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还可以对用户行为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归因分析,持续优化业务数据模型。在业务层面,大胆假设,谨慎验证,数据驱动业务增长。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结论,可以对用户进行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

4、数据系统工具和私域用户池运营工具;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一眼就能看懂,但实际上,他们是不会动手操作的。这里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搭建数据系统。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数据系统标准的组合是:内部+第三方数据系统工具+多平台后台数据。

根据我的经验,公司内部系统用于公司核心数据和用户敏感数据,第三方数据系统工具用于用户行为等数据。然后用技术打通公众号、小程序、APP、H5、企业微信、社区等数据,足以支撑整个业务的运营数据分析。私域用户池运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社区运营。

智能触达用户时,需要AI机器人自动完成触达。人工智能机器人通常是公司本身。AI机器人+第三方社区运营工具,智能触达足以满足用户。

在微信生态运营的私域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二维码管理。二维码管理功能主要针对社区,群二维码分为“死码”和“活码”。

针对私域用户池涉及的大量用户,在接受用户时灵活采用“死码”和“活码”。如果有二维码管理功能,建议使用“死码”。“死码”进组比“活码”少一步。这一步的不同往往会带来10%到15%的结果差异。

数据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据如何驱动业务,数据如何提升效率,需要数据系统工具等运营工具的支持,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数字化的过程就是降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的过程。

七、私域用户模型构建总结

(1)构建私域用户模型,定位先行

(2)构建私域用户模型,需要“公域抢用户”

(3)构建私域用户模型,需要“私域养用户”

设置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的路径;

通过内容库中的内容寻找用户,接收数据,智能推送;

根据智能标签,设置自动化、精细化操作;

结合多种裂变玩法,让用户裂变传播带来新用户。

(4) 构建私域用户模型需要完善的数据体系和工具支持

需要打通私域用户池涉及的多平台用户ID体系;

建立统一的用户ID账号体系后,需要全面收集数据,准确分析数据;

关联用户行为数据和结果数据,实现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

数据系统工具和私域用户池运营工具。

#专栏作家#

老飘,微信公众号:老飘运营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4年用户增长,互联网营销,微信生态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