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文化_玩转抖音,高层次经验分享
以前创业靠开店,如今创业靠抖音,性质上都发生了改变。关于在抖音创业到底有没有谱,这个全凭经验和运气,一航文化是这样的感觉的。不过经验肯定占多数,有经验的成功率也相对高一些。
就经验分享这一块儿,一航文化来说说我的经验吧。
IP是什么?
一航文化认为IP是未来内容公司的经营单元,什么叫经营单元,可以理解成线下一个个店铺。另外,IP英文翻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产权也意味着形成某种资产,IP的核心是共识资产。
“共”是特定圈层流量,“识”就是高识别度,“资产”就是能够变现的产品。
“共”的核心是:流量的大小,是否跨越圈层。比如说罗永浩,跨越了科技圈、互联网圈、教育圈等,多领域穿透;“识”的核心是:人物识别度,也可以理解成标签。标签越多,或越独特,越能被大家记住。
有些领域IP 难做,核心不是赛道不行,而是某些共识的标签被提前占领。从共,到识,到资产,难度是递增的。你会看到越来越多成名较早的明星,比如张柏芝、张纪中等,在抖音上爆发了第二春。核心是他们有“识”,只是借用抖音等新渠道,创造“共”而已。
IP的真正红利,要么来源于空白市场的占领(需求的再发现),要么来源于差异化的供给。而做流量和做IP是两码事情,一个是行商,一个是坐商。流量的核心是用户注意力,用户会随着平台的迁移而流动,所以造成不同的平台火的也不是同一批人的现象。好的IP是坐商,无论在哪里,都能火。
要一航文化说,不要幻想100%打造IP成功率,除非你找到顶尖的IP。越好的的IP,就像高级的食材,是不需要复杂的烹饪的。IP给大家的情绪价值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知识付费,很多人购买并不来源于功能价值。
做内容不做IP,能不能活下来?
当然可以,整个市场很大,找准自己生态位即可。
大盘趋势来看,当下最大的红利依然是图文视频化。翻一下,短视频就是图文时代的复印机。短视频是不同行业的内容入口,只是行业进程不一。对于电商公司来说,短视频更像是商品头图的视频版,直播间是详情页。
一航文化觉得对于知识类IP来说,短视频更像是一本自传,或者杂志,或者宣传页。从变现效果来说,自传>杂志>DM单短视频还是“一条定终身”逻辑,一条大爆,抵上一般的 100 条。内容一直是所有增长里面ROI最高的方式。
短视频生产的核心能力来源于选题,很多非常厉害的主没法做好短视频,问题出在了表现力上,还有投入不够。一波机会一波人,做短视频赛道,从业者和的朋友重复度很低。
赛道的重要性大于一切,赛道选对,增长翻倍。在算法时代,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很多视频,第一遍发没火,第二遍发莫名其妙火了。但如果纯依靠运气做不长久,就像账号的基础播放量一样,与其老想着爆一个 1 千万播放,不如老老实实把基础播放量提升到10w先。
比起如何吸引前 3 秒注意力,行业后面的重点会逐步转移成为如何吸引大家持久的注意力。用户的阈值被提的越来越高,要么花哨到极致(柳叶熙),要么一本正经的真实(张同学)有可能成为后面的主旋律。
内容制作,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做的很好。其精髓其实是“领先半步”。你带用户看内容,就像爬山的向导一样,如果领先太多步,用户会找不到北。
总之就是,做短视频打造IP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细致。做抖音短视频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但是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一航文化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你们,至于怎么做,可以自己慢慢的去摸索。